反躬自问 - 迷茫中的求索
缘起
事情还得从一次因防疫政策变化导致的“特殊”出差说起。
人在远离舒适圈的时候,总会经历种种困难与不适,噪音、拥挤、打卡、隔离、被缩短的工期、不合理的政策……都让“出差”成为了一项挑战,而“疫情”和“三年第一次出差”,这两重因素的叠加,更让我对这次出差中将面临的未知感到恐惧,这种恐惧甚至大于好奇。
下面我会尝试用“自我问答”的方式,记录这次出差的体验与感想。
自问
衣食住行上有什么体验?
衣:没啥好说的,我在出发前带了一些换洗衣服,还在当地“程序员服装供应商”之一的优衣库那的采购了一点新的。
食:我吃不惯,太辣,成都人的口味真的好重。
住:我隔离的时候住在宿舍里,嗯,怎么说呢。除了床之外,其他都挺好,床就是块板子,让腰疼的我“疼上加疼”😭。后几天的隔离时间里,我都睡沙发了,让我惊讶的是,沙发居然比床睡着舒服。再后面就住进酒店了,成都这边水质不好,我洗澡的时候有很严重地过敏反应。
行:我几十年都没坐过飞机了,这次坐飞机突然发现,原来坐飞机这么挤,这么吵。安检的时候,安检小哥恨不得要把你“扒光”。我很讨厌这种感觉,但谁让飞机飞得快呢。之后会再和坐高铁需要的时间做比较,以后可能会倾向于总时长更短的。出门在外,“失去了”家里的“小破车”,只能选公共交通或者的士,这让我的行动范围变小了。
更新: 返程时乘坐的是空客321
,去程坐的是波音737-800
,都是经济舱,空客体验完爆波音。
成都街上绿化做得特别好,到处都有鸟叫声,而且大多数马路中间都有树,有的人行道上也种了很多树,空气质量也挺好的,就连在其他城市横冲直闯的外卖小哥,在这边也是走路送餐。我住在成都腾讯附近,在住处周围看见了很多互联网公司,相比我的城市来说,成都确实更适合“互联网人”的发展。
到今天为止,对这次的出差有什么感受吗?
我原来觉得我对很多事情没啥特别的要求,但经过这次出差,我发现我屁事还挺多的。
喝上,要有净水器,还有随时能喝上的新鲜咖啡;工作/学习上需要好的办公椅和升降办公桌;玩上要有 4k 高色准大彩电和音响系统;吃上得有厨房和不错的厨具,要能做饭,最好能有洗碗机。另外,窗外要有不错的风景,洗衣机要可以烘干,出门要开车,需要很好的隔音与遮光来保证睡眠,最重要的是,床要有中高档床垫。
我当然理解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些所谓的“舒适条件”,但它们对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。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出差、第一次乘飞机、第一次被隔离的我来说,我并没有做好失去它们的准备,但现实总是让人猝不及防,而离开了家的我,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。
这些经历使得我更加理解和认可一个广告理念:卖给你的不是东西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有采取什么措施缓解“痛苦”或者改善现状吗?
当然是有的,对于舒适度上的需求,其实是可以通过一定程度上的锻炼来缓解的,毕竟身体好一点的话,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要强一点,至少腰不会那么疼。
情绪上,我选择自己烹饪,同时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家里的 HomeLab 上,来转移被隔离影响的心情。另外,我也在看电影、上网吐槽,包括我写这篇博客的动机也是为了缓解情绪上的压力。
为了老腰,隔离结束的第一天我就搬到酒店去住了,还去报复性消费了一波。哦,还剪了一个生平最丑(没有之一)的发型。
之后有什么打算?
以后出差前还是得多考虑一下,不能随便答应。一个是因为自己的身体也不太行,另一个是女朋友也不是吃素的,最好还是不要长时间出差了。一个月就很长了。如果是出国,可以另外考虑考虑。
身体上还是要坚持锻炼啊,先减肥再练核心,帮老腰过过难关呀,不能被身体限制住了发展。
工作上还是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,毕竟是我司中国里最年轻(菜)的应用安全专(砖)家,以后怎么发展,是不是应该专注更多的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……都是要思考的
对于我的财务自由计划,现在完成了差不多 1/20,感觉上勉勉强强吧。我之后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发展一些兴趣爱好,可能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开展一下副业吧,公司里的平台还是比较有限。还是得多自力更生啊。
后记
对我来说,这次出差是一次很坏却也很好的事情,好的方面是,和从前相比,我能更清晰、更坚定地说出我要什么,我想要做什么,能更快地采取行动去实践自己的想法、能在逆境中调整心情、能抗压、能想办法给自己获取资源、能主动和自己的 stakeholders 保持不错的联系。有了更成熟的思维体系,对在控制范围内和不在控制范围内的事情,能更加自如地应对。
不知道心理测量量表还会不会把我放到轻度抑郁症患者范围里。不管如何,有一个成熟的适合自己的思维体系,确实对我的发展有很大助益。
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有一次类似的经历或者体会,谁又会不渴望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呢。